“就像是武俠小說里修煉的內功一樣,算不上什么招式,但在江湖上混著好像哪兒都用得著”
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傳媒大學的小甘參加了號稱全國第一考的公務員考試。與許多備考者勢在必得的勁兒不同,小甘參加公務員考試,“只是一件順便的事兒”。
小甘報考的是民盟中央,根據公務員考試錄用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該職位的最后錄取比例是1314∶1。不過,對這樣慘烈的競爭,小甘卻并不是很在乎。一方面,她確實有點兒想象不出1314個人淘汰掉1313個人是什么概念;另一方面,小甘更看重的是準備國考過程中為應聘其它職位所累計出的筆試經驗。
在高校畢業(yè)生中,抱有小甘這樣應聘思路的人不在少數。
公司企業(yè)的筆試就像“國考”縮小版
小甘很早之前就買了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的輔導書,但她看得并不著急,各種題型浮光掠影地瞄一遍,感興趣的,寫寫畫畫。國家公務員報名的第一天,她便選了一個覺得“可能不會有太多人報”的職位報了名。雖然之后每次登陸都會看到這個職位的報名人數成倍激增,但她并沒有太大的壓力。因為她買書做題的最主要目的,并不是拿下公務員考試,而是備戰(zhàn)即將進行校園招聘的各大公司企業(yè)的筆試。
很多大的公司招人都有多道程序,筆試通常是海選的第一關。小甘在網上瀏覽過來人的“面經”、“筆經”時得知,不少大公司筆試的內容與公務員考試中的行測很相像。
“一個天平,左右秤桿不一樣長,給你兩個500克的砝碼,你能否準確稱出1千克的東西?A有可能B很可能C不可能D絕對可以”,這道看起來頗有點國考行測色彩的題目,是網友candygreen在應聘泰科電子的筆試中遇到的。在candygreen介紹“筆經”的帖子中,還大致回憶了筆試的題型:共70題,50分鐘做完?偣菜牟糠,詞語邏輯、數量關系、資料分析和邏輯題四種,基本和國考的題目類型一樣。
網友hanjie104應聘廣州本田時也遭遇了這樣的“小型國考”,“5個數學題,兩三個圖形推理題和幾個邏輯推理題,兩個大的資料圖表分析題……整個就是公務員考試行測部分的縮小版!”
看了考公務員的參考書 其它筆試能應付一大片
去年備考國家公務員時,南京某高校的小楊曾全力以赴地準備了三個月。雖然后來在面試中遭遇了滑鐵盧,但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小楊在接下來的幾個大型公司招聘的筆試中脫穎而出。“當時參加筆試的有箭牌口香糖、蘇寧、比亞迪等,其中很多題型都和行測很像。”小楊告訴記者,“除了行測,筆試中經常出現的開放式作文也可以參考申論的行文方式!
“一般單位筆試的題目都會比國考容易一些。反正看了考公務員的參考書,其它公司的筆試就能應付一大片,就像是武俠小說里修煉的內功一樣,算不上什么招式,但江湖上混著好像哪都用得著。”小楊毫不避諱備考公務員對自己找工作的幫助。
而小甘也發(fā)現,有不少網上交流“筆經”的網友都建議,提前看點行測教材,至少在接到筆試通知后借本行測書狠看一晚上,絕對有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效果。因此,這本厚厚的行測幾乎成了小甘準備各單位筆試的專用參考書。
對小甘來說,在1314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基本不太靠譜!捌鋵崍竺皇且患槺愕氖聝骸T凇畤肌,很多知名企業(yè)的大規(guī)模校園招聘都已經開始了。反正去應聘也要看行測和申論,報個公務員不過是多交個報名費。就像買彩票一樣,明知中獎希望基本沒有,但買張彩票只有幾塊錢,干嘛不試試!
“類行測題”泛濫引質疑
僅在小甘周圍,懷著“順便考考”心態(tài)的報考者就不在少數,也許就是這個原因,一年年托高了“國考”的報名人數。但也有一些人對企業(yè)筆試中頻頻出現“類行測題”持懷疑態(tài)度。中國礦業(yè)大學的小施就是其中一個。
小施曾應聘北京某咨詢公司內刊編輯的職位,接到筆試通知后,她詳細了解了該企業(yè)的歷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并復習了關于編輯制作的專業(yè)知識。筆試足足三個小時,題量大得嚇人,不過讓小施意外的是,關于企業(yè)文化的幾乎沒有,關于編輯制作的也是少之又少,最大篇幅的,就是那些奇奇怪怪的“行測題”。因為事先沒有準備,小施連蒙帶猜地答了三個小時,就“郁悶著回來了”。
“很多大公司都會用這種題目刷人,但是我真的很不明白,就像小學生做什么一邊注水一邊放水的應用題一樣,就算我搞清楚了題目中甲乙丙丁誰說了真話誰是罪犯,那和我們將來可能要面對的工作有什么關系呢?”
和小施一樣困惑的還有南京某高校的小王:“現在不管是什么公司的筆試,動不動就出這種題目,就連保研考試都不能幸免,真的靠這個就能選出他們想要的人才么?”
不過也有網友反駁,考試的目的只是測試做題者的思維,并不需要去探求每一道題的意義。
實習生 王妍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