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的父母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23歲的兒子的生活方式。前日,周父給記者打來電話:“兒子畢業(yè)整整一年,收入雖然不低,但成天忙于打短工,根本不想找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這叫人怎么不著急?”
周興的生活狀態(tài)并非個案,時下,像周興一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說是就業(yè),身份和職業(yè)卻多樣,時間難以固定,且變換性極強,不少年輕人將其戲稱為“隱性就業(yè)”。
據(jù)周興介紹,自己的收入來源有多個方面:在漢口一家手機城,經營著一個小專柜,花了大半年時間理順之后,就很少守在柜臺前,而是雇用了一個員工;他還兼職于一家網絡公司,同時又是一家大型健身會所的會籍顧問。
周興告訴記者,這些行業(yè)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憑自己的興趣、特長來選擇的,也因此建立了不同的圈子。剛畢業(yè)時,找工作遇挫,感覺到就業(yè)的艱難,轉念考慮,與其花費所有時間給一份工作,拿有限的薪水,不如把時間拆分開,打上幾份工,一來主動性強,再則生活、經驗積累得更加豐富,交往面廣泛,有利于早日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好為今后的創(chuàng)業(yè)打基礎。
從事自動化產品銷售的嚴豐告訴記者,這兩年,自己基本處于“隱性就業(yè)”狀態(tài),行業(yè)雖然固定,但并不從屬于任何一家特定的公司,更沒有跟任何一家公司簽訂過就業(yè)合同,針對客戶需求,推銷不同公司產品,無底薪,卻拿取高提成,工作五年下來,自己已全額付款買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且衣食無憂。
眼下,嚴豐感覺自己累了,他決定暫時放棄手上的業(yè)務,到遠在美國的大學同窗那里旅行一段時間。記者問及嚴豐今后打算,嚴豐告訴記者“沒有想過,但是對自己很有信心”。
“隱性工作狀態(tài),看起來很輕松,但要做到游刃有余,卻需要資本,而不可盲目。”嚴豐深有感觸地說,不固定狀態(tài),使人必須具備更靈敏的信息渠道,更努力地學習,同時注重人脈,總之,一切平臺都靠自己搭建。
不喜歡朝九晚五,渴望多樣嘗試,似乎成了熱衷“隱性就業(yè)”年輕人的共性,而有關專家則提醒,隱性就業(yè)只是一種短期生存狀態(tài),且多適于初入社會時的“迷茫期”,對于長遠人生來說,更需要理性規(guī)劃,長遠打算。 |